她自己倒是无所谓,可不想让女儿在还没有理解离婚这件事情的意思之前就被人这么欺辱。

    单位的食堂是有饭菜的,承包给了别人。

    农闲的时候只开一个窗口,早上供应馒头和面条,中午晚上都有炒菜。

    不过曹爱华还是把煤炉子生了起来,打算自己做饭。

    一来营养可以跟得上,她和女儿都需要补身子,二来,食堂去的多了,她住在这儿的事情总是会引起别人的猜想。

    是应该早点买个房子了。

    如果只是她和女儿两个,倒是可以想法子外调,避开苏卫民一家子。

    可如今她怀了孩子,离开不现实。

    安定下来才是最好的。

    再过几个月单位就会分房子,前世这个时候,苏卫民的单位也分了房子,曹爱华的单位也分房子。

    供电局的房子虽然离市区近,可是房子小,户型也一般,价格还贵,苏卫民的工龄短,轮到他选的时候只剩下一楼了。

    然而婆婆带着大姑姐过来闹腾,夫妻两最后只能买了供电局的房子,写的是苏卫民的名字。

    搬进去没两个月,大姑姐和婆婆就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过来住,曹爱华如果不同意,她们就会说这房子是她儿子弟弟的,曹爱华没有资格说什么。

    可买房子的五千块是曹爱华自己的积蓄加上回娘家借的。

    苏卫民家一毛钱都没拿。

    不仅如此,因为房子结构不好,之后的二十多年,曹爱华一直都忍受着时不时的堵厕所,漏雨,烟道反味,楼上砸垃圾下来等等问题。

    棉花站的房子就不一样了,这个时候,棉花站的效益可是比供电局强的多,房子盖的又大又明亮不说,还配了幼儿园,篮球场以及一个小花园。

    职工的孩子上学也安排了班车接送,根本就不用操心孩子的上学问题。

    曹爱华的父亲和站长又是战友,只要曹爱华愿意,是可以挑到一套很不错的房子的。

    而且价格只要三千块,还可以先付一半儿,剩下的一半从工资里逐月扣,只要有担保人就行。

    如今她的目标就是这么一套房子。

    自己的房子,写了自己名字的房子,周围都是她单位的同事的房子,出了事儿他们会帮她而不是帮着苏卫民那一家。

    前世苏卫民升职加薪之后,供电局的那些人便都是看苏卫民的脸色行事。

    朱爱玲和张保国外调之后,她就连个帮忙说话的人都没了。

    谁不想着巴结苏卫民?